湖大访学 | 肆·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作者:时间:2023年06月07日 10:02点击数:

 

访学之旅·今日行程

8:30—12:00 毕业设计答辩观摩

13:30—1730《建筑智能: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沙龙

PART 1 毕业设计答辩观摩

早上8:30,我院访学团共分为五个小队于今日8:30 am分别前往答辩教室观摩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同学毕业设计答辩,在此过程中收获良多,以下为各毕业答辩相关内容及收获。

 

一、 建筑专业毕业设计答辩

1、综合一组

访学团成员共四人参与综合一组毕设答辩,共聆听了13位同学分别属于五个不同专题解读与设计阐述。专题内容分别为大连某岛核心区域城市更新、湖南某高校校园规划及图书馆设计、汨罗市屈原一中综合体、益阳三周文化广场文化建筑、雨花区绿色高层设计等

同学们在此过程受益良多,总结如下:

设计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结构、材料、设备等方方面面,将所学知识揉进建筑的设计思考逻辑,并在图纸表现方面将的“实在性”落到实处,细节深化,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具有优秀的可落地性。  

②技术图纸细致,基础扎实紧扣规范。同学们的总图、平面、剖面等技术图纸严格践行建筑规范的要求,讲设计与建造协同考虑。一以贯之的“一轴两翼”培养模式,使得脚踏实地的湖大建规院同学们的作品,其深度能够较好的接轨作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

③图面效果均衡,表达清晰流畅。有一部分同学运用D5渲染器,将大小空间进行了精确美观的表达。据交流了解到,他们学院拥有与D5教育版的合作,我们常用的免费的D5社区版与之在效果呈现方面具有一定差距。作为近期火热的新兴渲染器,D5的发展潜力无疑是极具前景的。

④尊重场地,弘扬湖湘文化。湖大一脉的建筑设计注重结合场地和建筑概念意向,擅长进行美好事物的提取和转译,将其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赋予功能的前提下对事物致敬,以表达设计师对于作品的憧憬。

 

2. 四校联合毕设

四校联合毕设答辩主题为长海县大长山岛四块石湾核心区城市更新及单体设计项目

该题目主要从两点出发:

1.本次题目属于四校联合毕业设计,在城市设计和调研部分由四校共同前往大连联合进行对场地的分析。

2.本次题目包括了城市设计与单体设计,涉及内容广,综合性强。

 

参与答辩的老师们根据同学们的成果提出相关建议。总体收获如下:

①  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实际功能意义,需要充分考虑人群需求与对应空间的设置。如无障碍空间的涉及要考虑特殊人群需求。

② 扎实打好基础,需要注意考虑建筑空间的使用感受。如柱距对于内部空间的影响、人群流线的组织、空间尺度感的把握等等。

③ 同学们在设计方案中对轴线的关系、流线的组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使用,值得大家学习。

本次的答辩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湖大建规院同学们对于空间的把握功底与能力,今后会更加注重运用实体模型等方式对成果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示,以及对于答辩的时间控制、语音语调,以及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等等。

 

二、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答辩

1. 综合1组

规划1组共有八位同学进行答辩,共有两个大选题。

前三位同学参与的是2023年“旧城栖居”四校联合毕业设计,其设计选取范围是位于北京市永外南中轴地区,三位同学的设计角度分别是城市文化资源数字化ip推动、基于共生理论下、文创产业推动的角度分别进行城市更新设计。

后五位的同学参与的是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十校联合毕业设计,其设计选取范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其位于深圳南侧的深港交界地带。五位同学分别的城市设计角度、设计内容丰富,比如面向知识型工作者健康需求的科技园区设计、基于韧性理论的深港边境滨河科技园区更新等。

在观摩了综合1组的答辩,更为了解城市设计思考的方向内容、理论运用,同时也对城乡规划专业中针对社会问题解决与空间规划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2. 综合2组

规划2组八位同学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共有两大选题。

第一个组参与毕设答辩的同学的题目为《长沙市15分钟生活全城市体检——以左家塘街道为例》。此项毕设同学主要以前期小组合作,确定以健康城市为导向的指标体系,以此进行体检评估获得体检结果,最后小组成员每个人分别选择不同的节点进行城市更新设计。

在观摩这项答辩的过程中,我们有了以下收获:①城市更新项目应注重公众参与,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增进于周围居民的联系②应区别城市体检、城市生活圈、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③此题目应该突出以健康为导向,防止出现研究意义不突出的情况。

第二个组参与毕设答辩的同学的题目为《文化+驱动模式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项目——以长沙市细纹庙坪街区为例》。此项毕设同学运用了多元数据分析进行场地特征识别,获取业态演变、文化演变、人群时空活动等分析,以此进行街巷梳理、业态功能、文旅主题流线等空间更新改造。老师提醒毕设同学缺少根据问题做出的更新改造策略,对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应有对应的结论。

 

3. 综合3组

规划3组共有八位同学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共有两大选题。

第一个组参与毕设答辩的同学的题目为《隘门村、水井湾村村落保护与设计》,四位同学分为两组,分别负责隘门村和水井湾村。小组成员前期合作,确定隘门村、水井新村的定位,以从古村改造、新村融合、生态保护、人文相承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古今融合的特色苗族“边城”。小组成员每个人根据定位对隘门村和水井湾村进行设计

在这答辩的过程中,我们有了以下收获;(1)在设计中要考虑片区内各村之间的关系;(2)在对村落的设计规划中要呼应镇的需求;(3)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梳理资源整合并形成脉络,要体现出村落特色。

 

第二个组参与毕设答辩的同学主题为城市设计此项毕设同学考虑全面,对所选片区进行充分调研,结合片区特色,从而进行设计。老师对答辩同学设计深度表达赞扬,但同时对作图规范作出提醒。在图纸表达过程中,要注重层层次的表达,否则会让人对设计作品及作图流程产生质疑。

PART 2 学术沙龙

20235月27日下午,访学团成员前往湖大建规院新系馆报告厅参与了湖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校友总会和上海校友会联合举办了湖大校友沙龙《建筑智能: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袁烽老师受邀在线上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

     

 

袁烽,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数字设计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高密度人居环境实验室“数字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

袁烽教授一直致力于推进人机协作这一后人文主义视野,并将智能设计与数字建造相融合。他坚持绿色性能化建构思想,不断探索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并已经出版了18本中英文著作。作为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的主编,他始终如一地在同济大学推进建筑智能设计和机器人建造,将其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理论、科研和实践策源地。

 

相关作品

 

上海公共艺术季上生新所

 

南京欢乐谷数字建造大门                竹里

在本次沙龙中,袁烽教授对近年来通过AI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的在地项目进行分享。

随着现代AI技术的盛行,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建筑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应以创引造、以造带创进行虚实结合,而这需要想象力和实现力相互结合。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真正因素。在进行数字建构前,我们应该了解人工智能的学习逻辑、以及转译生成逻辑、类型等等。在实质上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以及机器人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工具,经历了“参数化设计”到“计算性设计”、从 “数字化建造”到“机器人建造”的不断发展,逐渐融入到设计思维范式转型与学科新发展中去

其中,虽然科学与设计思维处于高速发展进程当中,但对于二者关系的思辨却始终缺位。建筑设计到底是否具有科学属性?建筑师与数字化工具的关系又该走向何方?当下,重新思考、构想与激辩建筑学的未来正当其时,建筑智能引领下的学科革新既是时代科技进步的脉搏,更是建筑学服务于新人文主义时代的必然。

目前袁教授团队在2011年创建了DigitalFUTURES协会,搭建全球数字化学习平台。

 

     

   

那么如何实现想象力与实现力相结合呢?袁教授举了一下例子:

1. 首先在智能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智能正在成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建筑智能化可以运用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中实现高质量、批量化定制。

2. 建筑学不再囿于一元的物质行为,而是转向人机混合的“赛博格”。如此,通过具有自主性的人工智能算法与人类思维的全新协作,以及建筑机器人作为数字建造的新智能体,融入建筑设计、生产、体验的全流程,必将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主体性关系,使得建筑从业者能以一种全新的协作方式介入到物质与虚拟空间耦合的设计与建造流程中,实现超越效率的建构性行为,建立建筑空间生产与全新产业格局。

3. 运用模块化定制手段,实现快速部署、批量定制、绿色生态相结合。

 

建筑智能:思辨数学建筑学的新范式】

 

机器建构重塑了我们对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的认知, 人机协作为核心的一体化建造方式实现了面向性能与材料的精确制造。面对当下技术文化与科学的变革,建筑师需要突破传统思维,从设计建筑延伸到设计数字工具,从而引导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筑智能倡导以更深远和全面的视角,审视人、自然以及数字信息社会之间的三元世界。通过智能化背景下思辨数字建筑学的新发展范式,不断实践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走向“建筑智能”新时代。

     

在这次沙龙中,也有土木专业的校友提出对未来建筑制造的思考,提出智能建造应实现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相结合,其中土木工程未来的方向是将美学的视角融入工程之中。其他校友根据建筑智能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研究的内容。

今日感想节选

建筑201 陈东濠

今天上午,我们一大早就起床,目的是前往湖南大学旁听本科生的毕业答辩。答辩是在建筑学院新楼进行的,我最后和另外三位同学一起被安排在二楼的课室内旁听。一共四位老师作为评委。在聆听答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他们课设的安排以及毕业设计的要求,其中有一组的毕设是先小组做好城市设计,然后再在自己做的城市设计中选地进行建筑单体设计,这样可以同时考察和训练到学生从较大到较小尺度的设计。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方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设计,是高层组的第一位同学的设计。学生通过grasshopper和斯维尔进行了多方案模拟后进行了综合比对,反复对敲了功能和造型,确定了最终方案。并且学生最后还通过太阳能板降低建筑能耗,进行模拟计算出节能效果。方案当中设计者对热、声、光、风等都进行了总体布局上的以及建筑单体和内部空间的模拟,并且使建筑达到绿建二星标准。同时,在考虑到结构和给排水等设计的时候,还联合和土木学院的同学进行设计,使得方案落地性更强。其他的很多同学的方案也很优秀,评委老师也做出了对应的提问和点评以及意见。

下午的时候,我们出席聆听了湖南大学湖南校友和上海校友的交流会。会中主要以袁峰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建筑智能化、建筑AI等方面较为前沿的研究及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建筑学发展的可能性之一,同时讲座现场和线上都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教授都一一解答了。这场讲座十分有趣,同时也比较有深度,给我们建筑学子在面对AI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总的来说,这一天过的十分充实,也十分精彩。并且同时我们也收获到了很多见识。

 

建筑202 赖科凤

已经来了长沙几天了,访学的日程也进行了大半,我们也来到了这次行程的很重要的一环--旁听湖大建规院本科生的毕业答辩。其实我是很有收获的。那里的学生们向着他们的导师展示了他们精心设计的多种建筑项目。这些项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社会文明等方面的问题,让人不由得感到他们对城市规划的热爱和追求。

下午,接着听讲座。这场有关建筑智能的讲座非常精彩,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各种 AI 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了数据分析、自动化设计、3D 建模以及虚拟现实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让建筑设计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此外,AI技术还可以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智能建筑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数据,实现自动化的能耗管理和室内环境控制,从而带来更好的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和工作体验。

讲座的最后,实际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潜在价值。教授对于提问者的解答也让我豁然开朗,其实,我们不必焦虑,设计是需要温度的。

小结

今日的毕业答辩与沙龙的学习,访学团成员收获颇丰,对湖大建规院的学习方式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未来人工智能与建筑、土木行业的结合运用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湖南大学的

——End——

图片文字来源 | 学访学团

责任编辑| 赵嘉纯

 

 

——往期回顾——